音樂陪伴了她一生,也拯救了她的一生。

美麗人生

當人類的武器先進到,可以將地球毀滅無數次的時候,當人類被自戀般得意忘形的念頭,沖昏頭腦而累累犯下錯誤的時候,只有音樂的強大力量,才能拯救那一顆顆狂妄自大的心靈。

 

而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一個有關音樂的故事,她活了110歲,音樂陪伴了她一生,也拯救了她的一生。

她就是Alice Herz-Sommer。

 

她說自己是一個「為鋼琴而生」的人。

因為音樂,她曾聞名於整個歐洲中部;因為音樂,她在納粹的集中營裡倖免於難;又是因為音樂,她在各種痛苦的遭遇之後,還依然堅持樂觀的活下去。

 

她是二戰納粹大屠殺中,最長壽的倖存者,也是最年長的鋼琴家。

音樂是唯一能幫助她,保持希望的東西,讓她在集中營裡快樂,變得無比樂觀堅強。

可以說,豁達、樂觀、包容成就了Alice的美麗一生。

 

1903年11月,Alice出生在布拉格,原本的波西米亞王國區。

她的父親是一名商人,而受過良好教育的母親,在當時則是一位知名作家。

父母曾在當地組織文化沙龍,彼時年紀尚幼的Alice,就已在沙龍內接觸到,各類上流社會文化人士。

 

這樣的家庭環境和藝術氛圍,使Alice從小就喜歡音樂,而她的鋼琴啟蒙於她的姐姐Alma,從此之後一發不可收,一開始練習就停不下來,很快便能熟記每一首學過的曲子。

 

後來在姐姐的推薦下,Alice師從於當時布拉格,最好的音樂教育家Václav Štĕpán,16歲時,Alice順利考入,布拉格德國音樂學院,成為當時年齡最小的學生。

 

21歲時,Alice便舉辦了首場獨奏音樂會,很快愛麗絲便聞名於整個歐洲中部,頻頻受邀舉辦音樂會和錄製唱片。

25歲就開始了個人的鋼琴巡演,隨後嫁給了一位小提琴家,6年後有了兒子Raphael。

30歲不到,Alice就已成為,歐洲享有聲譽的演奏家。

 

然而Alice的美好生活,卻因二戰的爆發被徹底顛覆了。

因猶太血統,Alice一家於1942至1943年相繼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她和6歲的兒子被送進了當時捷克斯洛伐克的特雷津(Terezin)集中營。

 

可惜Alice的母親和心愛的丈夫,最終都沒能走出集中營。母親被轉去了當時號稱「滅絕營」的奧斯維辛集中營,丈夫因斑疹傷寒死於另一個集中營裡。

「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天,我72歲的老母親背著沉沉的行李,步履淒涼,頭也不回,一步步走進納粹集合犯人的大樓,漸行漸遠。我站在人群外,什麼都不能做,什麼都不能,那是我人生中最無助的時刻。那天後,我再也沒見過她。」

 

後來為了政治宣傳,納粹允許特雷津集中營的藝術家們舉辦音樂會,以展示「集中營是猶太人生活的新家園」。

當人們眼前只剩死亡和絕望時,Alice卻選擇看見希望:「只要還讓我們演奏音樂,一切就不會很糟糕。」

 

就這樣,Alice和6歲的兒子,因為音樂而倖免於難。

在納粹集中營裡,Alice和其他音樂家,表演了超過100場的音樂會。

在被壓抑與恐懼籠罩著的集中營裡,音樂保存了她的理智,同時也為他人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愛麗絲演奏了所有記憶中蕭邦的24首練習曲。

儘管身陷囹圄,但在音樂響起的那一刻,不管是演奏者還是聽眾,都暫時忘掉了,周遭的苦難和折磨,彷彿身在天堂。

 

時常來聽音樂會的一位納粹軍官,也因為音樂對她的感激,幫助她免於被送往死亡集中營,兒子也在他的保護下活了下來。

而音樂也使她最終等到了,走出集中營的那一天。

在那個黑暗的年代,音樂完成了對人性的慰藉和救贖。

 

也是因為音樂,兒子Raphael成年之後,記憶裡竟然沒有太多,關於特雷津的黑暗記憶。

他後來提到在集中營的那段生活時,曾寫道:「母親在地獄裡給我建了一個伊甸園。 」

 

對於在集中營的表演經歷,Alice後來回憶道:「每當我知道我將有一場音樂會時,我還是會很高興。音樂具有魔力,來看我們演出的大廳能容納150名觀眾,這些或年邁、或絕望、或被病痛和飢餓折磨著的人們。

此時為音樂而活,音樂對於他們來說就像是食物,如果他們沒有來聽我們的音樂會的話,可能他們早就死去了。而我們也是一樣。」

 

1949年,Alice(前排右二)與倖存的家人在以色列重聚

 

1945年5月,蘇聯軍隊解放了集中營,Alice與兒子Raphael同另外的不到2萬的生還者重獲自由,Raphael也是該集中營僅幾位撐下來的孩童之一。

之後,Alice同倖存的其他家人重聚,並移民至以色列,任教於耶路撒冷音樂學院。

 

她在以色列居住近40年,1986年搬家至倫敦。

而她的兒子Raphael,也長成為一名出色的,大提琴家和指揮家。

「 我是一名猶太人,卻將貝多芬作為宗教信仰。」

 

在Alice的身上你絲毫感受不到,通常歷經苦難之後,留下的長久仇恨或是苦痛。

相反,溫和爽朗的笑容,始終掛在她臉上,對生活的樂觀和熱愛,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Alice(右)

 

可惜命運總是捉弄人,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總是最致命的。

2011年,在距離Alice 98歲生日還有13天的時候,64歲的兒子Raphael,在完成一場音樂會演奏後,因心臟病發去世。

 

面對這一切,堅強的Alice卻說,「Raphael是我這輩子最傑出的作品,這輩子他只讓我傷心過一次——就是他走的那天。不過,我還是很感激,他走得很平靜,沒受什麼罪,也無需再經歷年老體衰。

他人生中的最後一天很美好,最後的記憶全是音樂……我還可以在電視上看到他的表演,他住在那裡。」

 

兒子去世之後,Alice依然堅持獨自住在,倫敦的一件小公寓中,每日都會坐在鋼琴前,彈奏著她心愛的貝多芬和舒伯特,鄰居也都非常喜歡聽她彈鋼琴。

 

後來她的故事被拍成了紀錄片《第6號女士》(The Lady in Number 6: Music Saved My Life,2013),紀錄片的導演Malcolm Clarke也憑此作於2014年第二次斬獲奧斯卡獎。

畫面裡的Alice已是109歲的高齡,仍可輕鬆彈奏巴哈名曲。

 

「Alice是我見過的最老的人,在她面前你會有種錯覺:眼前這個老太太就是個外星人、《星球大戰》裡面那種。她的思維像刀一樣鋒利,什麼都記得,笑容像孩子一樣純淨,她有時還會跟攝像師眉來眼去:『帥哥你過來,我要跟你聊天。』」

導演Clarke回憶起Alice,臉上還泛著微笑。

 

Alice在接受采訪時說:「我想我已踏入生命的尾聲,但這並不要緊,因為我的一生是如此美麗。」

 

歷經戰爭的她,失去了母親、丈夫,與深愛的兒子,卻仍然對生活和未來,保留一顆赤子之心,樂觀的態度與堅強的內心,令人發覺生命竟然依舊美好。

 

Alice說自己有太多,要學習與欣賞的事物,沒有時間留給悲情與仇恨。

「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很美好」,這是她在紀錄短片中,面對鏡頭時反覆強調的話。

 

直到2014年2月23日,Alice生命之歌彈奏完其最後一個音符,因為身體不適住進了倫敦的一家醫院。

兩天後平靜的走完了,自己美麗的人生,享年110歲。

 

或許,真正的優雅,不只是在苦難年代裡,始終保持著內心的尊嚴,還有在歷經了苦難之後,仍能保有生活的樂觀,和心性上的高潔。

《第6號女士》預告片

當Alice分享著,她對音樂的體會,旁若無人地沉浸在,音樂所帶來的另一個世界中時,那些戰爭的烽煙、歷史的霧霾,都從她身邊紛紛褪去,漸漸的淡化為,一層斑駁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