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習慣說的所謂緣分,

就是遇見了該遇見的人。
 

緣分淺的人,有幸相識卻又擦肩而過;

緣分深的人,相見恨晚從此不離不棄。
 

有的緣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屬上等緣;

有的緣分是可遇亦可求的,屬中等緣;

有的緣分是可遇而無需求的,屬下等緣。
 

無論何等緣分,都離不開珍惜二字。
 

與老人溝通,不要忘了他的自尊;

與男人溝通,不要忘了他的麵子;

與女人溝通,不要忘了尊重。
 

世間萬事皆有緣。
 

古時候的修煉人為了廣結善緣,

可以用一雙草鞋,

一支禪杖和一個缽雲遊四海。
 

每天可以賞閱不同的美景,

無憂無慮,四海為家。
 

邁著悠閒的腳步,

伴隨著無欲無求的心境,遊遍名山大川。
 

紅塵人世中的緣有很多種,

在茫茫人海中能夠成為相識相知,

固然是一種令人珍惜的緣。
 

但是人生中更多的緣

是在上、下班的人潮中擦肩而過的行人,

在落雨的那一刻在屋簷下同時避雨的路人,

還有在昏淡的路燈下等候同一班車的夜歸人,

他們也同樣是有緣人。
 

人生當隨緣。
 

隨不是跟隨,而是順其自然。
 

緣不能以強求而得之,

不是每個人都擁有緣,

也不是每一個尋覓的人

都可以抓住緣。
 

常言道:「有緣千裏來相會,

無緣對面不相識。

在人生旅途中,我們不斷的與人相遇,

而後大多數會成為生命中的過客,

也有一些成為相識、相知,甚至相惜。
 

交人交心,澆花澆根。
 

真誠的人,

走著走著就走進了心裡;

虛偽的人,

走著走著就淡出了視線;

虛偽的人,認識了一輩子,

卻只若初始,難以交心;

而真誠的人,

一朝相識,恰似故人歸。
 

如果說人與人之間的相遇,

靠的是緣分,

那麼人和人的相處,

靠的則是一份真誠。

 

不要將別人的給予當作理所當然,

不要以為別人對你的好,

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再濃的感情也禁不起揮霍浪費。
 

以真誠換真誠,

以真心交真心,

方能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