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在農村裡麵重男輕女的思想比較嚴重一些,畢竟這和華夏五千年農耕文化的傳統是分不開的,田地裏幹活肯定男人要比女人有用得多,此外各種粗重活兒也都要靠兒子,再加上繼承香火的老觀念,所以家家自然都想要兒子。
但是這次我們說的地方並非農村,而是某個小城市,而且主人公也不是農民,而是公務員。
周女士今年四十多了,有一個女兒今年十五歲,就在當地讀初中,她自己在居委會工作,老公是學校老師,這個家庭在外人看來已經非常幸福了。
也許這是從小父母對弟弟特別疼愛給她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吧,這位周女士心裡卻有一個遺憾,那就是她一直想要有個兒子,只不過那些年來國家在這方麵管的太嚴了,尤其是像他們夫妻這樣的公務員,一旦被發現馬上就開除,天王老子說情都沒用,因此她只能把這個遺憾埋在心底。
就當她都認為這輩子已經沒有希望的時候,突然政策變了,對於二胎政策突然放開,夫妻雙方只要一方獨生子女就可以,這個消息就像是春風一樣瞬間吹遍了這個小城,無數想要二胎的夫妻們都是歡欣鼓舞,都早早下班開始了造人大計。
周女士頓時也心動了,她知道女性超過三十五就要算作大齡產婦了,而四十歲則更難,但是難並不表示沒有可能,許多明星們不都是四十多才生孩子的嗎?
她當天就興沖沖的和老公談了這事,老公看到她如此渴望也就同意了,兩人當晚就取消措施恩愛起來,但是他們從頭到尾都沒有諮詢過女兒的意見——也可能他們覺得根本沒這個必要吧。
大概是老天爺也感受到了周大姐對兒子的極度渴望,她很快就懷孕了,一開始他們也沒告訴女兒,直到四五個月以後肚子太明顯了被女兒發現問起來,周女士才興高采烈的說道,玲玲,媽又給你添了個伴兒,希望是個弟弟,你應該很高興吧?
女兒聞言心情有點複雜,十五歲的小女孩在這個年代其實已經什麼都懂了,對這件事她既感到一些高興,但同時也對父母事先都不和她打招呼感到不滿,此外多少還有點嫉妒。
幾個月後周女士順利的如願生下了一個男孩,但是高齡產婦的危害性在這裡終於出現了,這個寶寶天生心臟就有些問題。
在這裡提醒各位高齡母親們一句,大家別總是看那些個女明星都是四十多產子就以為你也能一樣,你們年齡可能差不多,但是別忘了雙方的身體狀況,醫療條件可是天差地別,人家那孩子毫不誇張的說那完全是幾百萬上千萬重金「保駕護航」出來的,您沒這個小姐的命可千萬別得這個小姐的病!
所以這個寶寶從一出生開始就在醫院裡麵多呆了好幾周,而且這麼小又沒法做手術,除非是去北上廣那些大醫院找專家,可是周女士她們只不過是當地一個普通家庭罷了,要去那些地方一沒人脈關係,二沒錢,最後只能保守治療了。
出了醫院之後周女士就哭了,她對女兒說,你這個弟弟實在太可憐了,你將來一定要好好的照顧他啊,你也就這麼一個親人。
玲玲這時候就有點不開心了,她當然喜歡自己的弟弟,但是別忘了她自己也才是個十五歲的孩子,青春還沒展開呢,哪裡承受得起照顧弟弟的重任?
就這樣幾年過去了,周女士夫妻的大部分精力財力都放在二寶身上了,對於玲玲也沒多少關注了,玲玲默默的上完了高中然後考了個普通的大專。
讓她寒心的是,她上學的時候正好弟弟要去醫院做檢查,所以她父母都沒空來送她,看到同學們都是父母陪同,她感到非常的孤獨和難受,當晚在宿舍偷偷哭了好久。
離開家之後玲玲感覺和父母的關係更遙遠了,父母幾乎從來沒有問過她這邊的情況,學習如何,生活費夠不夠等等,他們心中只有那個二寶。
對此玲玲慢慢也逼著自己習慣了下來,她明白和弟弟比起來自己就像是一根草一樣,其實物價飛漲之下父母給她的那點錢早就捉襟見肘,但是她去要卻被周女士罵她太不懂事了,也不知道家裡什麼情況,這麼大了都應該貼補家裡了,怎麼還能和家裡要錢?
從那次起玲玲就再也沒有打過電話,因為她知道那根本沒用,然後她把業餘時間全部用在了勤工儉學上,她的同學們在各種買買買,吃吃吃,玩玩玩的時候,她都只能默默的一個人打工。
很快她就畢業了,她索性就在上學的地方留了下來,白天工作,晚上還要打一份零工,其實從來這裡開始她只回去了一次,這倒不是她不想念父母,但是第一沒錢,第二回去之後彷彿也是透明的存在,她父母的眼中只有弟弟。
就在她上班後的第一個月,終於接到了她母親幾年來主動打的第一個電話,她激動的差點哭了,剛準備和母親訴說一些自己的辛苦的時候,母親卻不耐煩的打斷說,你現在也上班了,家裡為你弟弟治療錢都帖進去了,也該你做做貢獻了,以後每個月除了生活費以外剩餘的錢都寄回來。
玲玲就像是一碰冷水當頭澆下一樣,所有的熱情都被撲滅了,她剛像是個木頭人一樣的呆板的說了個「好」字,那邊電話就掛了。
從此玲玲就按照母親的話把自己的工資除了基本生活費以外全都寄了回去,為此她只能租最差最偏的房子,吃最差的飯,網上去淘二手衣服,但就這樣她媽媽還是嫌她賺的太少了,還讓她有機會找個好男人嫁了,好多補貼補貼家裡。
也許是老天爺可憐玲玲吧,兩年後在她打零工的快餐店的店長看上了她,覺得她又勤快又踏實,而且又沒有城市裡麵女孩子的那種虛榮,拜金等毛病,就對她特別照顧,玲玲對此也很感激,兩個人一來二去的就確認了戀愛關係。
可是玲玲興沖沖的帶著這個男朋友回家見父母,沒想到迎接她的卻是當頭一棒,這個時候玲玲父親基本在二線工作了,而弟弟已經上了小學,為了讓他過得好點,周女士索性辭了職天天接送燒飯。
所以看到女兒找到男朋友她很高興——只不過高興的不是女兒有人照顧了,而是有人幫忙出錢養兒子了,她興沖沖的對玲玲男朋友說道,太好了,有你在我們就放心了,你也看到了玲玲弟弟才剛上小學,這未來日子還長著呢,我和你叔叔都馬上要退休了,以後養二寶的重任就交給你們了,你們一定要讓他考個好大學,娶個好媳婦才行啊,這可是你們最親的人。
玲玲男朋友當時就嚇壞了,這尼瑪的還沒結婚呢就先多了個兒子,這換誰誰能受得了啊?他雖然很喜歡玲玲,但不代表他能接受這「未婚先有子」啊,更何況還不是自己的兒子。
他嚇得支吾了幾句後就落荒而逃了,周女士氣壞了,指著玲玲罵道,沒用的東西,你看你找了個什麼男人回來,一點擔當都沒有?你還傻站在這裡做什麼?還不趕快回去工作好多賺點錢,你弟弟將來看病讀書買房子娶媳婦要錢的地方多著呢,你想累死我和你爸嗎?你這個不孝的東西!
玲玲終於忍不住了,回頭一邊哭一邊冷冷道,媽,那是你的兒子,不是我的兒子,他只是我弟弟而已,我沒有責任管他一輩子,你不是要我走嗎?好,那我走了,而且再也不會回來了,你們就守著兒子吧,以後不要來找我。
說完她就跑去追男朋友了,而對她媽在後麵如何大罵都置之不理,她已經想明白了,她媽這幾年為了小弟的事情已經犯了魔怔了,她母親是很可憐,但是她自己也同樣可憐,她選擇要弟弟那是她自己的事情,自己沒有必要把一生也都賠進去,必須要抓住自己的幸福才行。
背後的道理
故事講完了,大家有什麼感悟呢?
也許有人會覺得玲玲不近人情,那畢竟是她母親,她弟弟啊,但我倒是覺得她最後的選擇沒錯,父母確實是最重要的人,應該孝順,但是這種情況下已經超出了她的能力;而弟弟雖然是親人,但更加沒有養他一輩子的義務,而她自己的男朋友看上去沒有血緣關係,但那才是她真正值得追求的幸福。
而那位周女士的情況只能說是可憐之人必有其可恨之處,你既然選擇了高齡要兒子就該明白這裡麵的風險,更要明白那是你的兒子,不是你女兒的兒子,你粗暴的把這個責任強加給女兒是不公平的,大家說可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