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被無數人稱為造夢機器。
在這裡,無論是飛天環遊,還是潛入深海,所有夢裡心心念念的場景,都能得到全新的呈現。
而在數以千計的造夢大師裡,有一位「能文能武」,把娛樂和商業結合到極致的「造夢祖師爺」。
他拍出了驚嚇全世界的《大白鯊》,把未見其身、先聞其聲的鯊魚,變成了觀眾心中最可怕的銀幕怪獸,嚇得遊客不敢再下海游泳。
轉個背,《印第安納瓊斯》系列,又讓全世界的觀眾陷入了探索未知,充滿挑戰的探險之旅。
《侏羅紀公園》,人類和復活恐龍的鬥智斗勇,更開啟了好萊塢商業大片的全新模式。
恐龍被搬上銀幕的同一年,他又交出了奧斯卡最佳影片《辛德勒的名單》,將視角對準了戰爭中慘遭迫害的猶太民族。
以及《搶救雷恩大兵》裡悲壯的二戰歷史
商業和藝術之外,祖師爺不忘初心,將童趣進行到底,呈獻出《E.T.外星人》、《丁丁歷險記》,以及最近燃爆票房的遊戲梗大片《一級玩家》。
他,就是出道近50年,全球票房成績加起來超過90億美元的導演:史蒂芬·史匹柏。
千奇百怪的電影主題和素材背後,史匹柏幾十年如一日,腦洞大開,每次都能給影迷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當全世界的人都被推著長大的時候,史匹柏說:我讓你們重新做小孩,永保童心,說的就是這位「造夢祖師爺」。
孤獨的猶太少年
1946年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的史匹柏,在一個正統猶太家庭長大,和人們想像中開放的環境不一樣,他從有記憶開始,就感受到了自己特殊的猶太裔身份。
嚴苛保守的父母,是第二代、三代的猶太移民。
史匹柏的父親那方,家裡有二十幾口人在納粹屠殺中遇害,這也讓史匹柏一家對自己的猶太身份更加重視,這樣的童年,也深深影響了尚在年幼的史匹柏。
50年代的美國,遠遠還沒有現在的開放和包容,保守的美國當地人,面對恪守自己生活方式的史匹柏一家,並沒有多餘的憐憫和尊重。
從小,史匹柏在學校就遭到同學的歧視,甚至在高中時,被同學打到鼻子噴血,加上讀高中後,父母婚姻破裂,這個孤獨的猶太少年,沉浸在悲傷和怨恨中。
灰暗的童年和少年時光裡,唯一能夠帶來慰藉的,是12歲生日那年,史匹柏收到的生日禮物——迷你攝影機。
擺弄攝影機時,他將學校和生活裡的不如意徹底甩在腦後。
孤獨的猶太少年,在拍攝影片的時光裡,萌生了當導演的夢想。
而這些童年少年時期的孤獨經歷,也被他投射在了以後拍攝的電影中。
無論是《E.T.外星人》裡面對父母離異無措的小男主,還是《A.I.人工智慧》裡,孤獨寂寞的智能機器人男孩大衛,都訴說了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孤獨的個體,總在尋找愛與溫暖。
自打12歲開始拍攝影片後,史匹柏從第一部8公釐短片《最後的槍戰》出發,一路拍攝了許多小短片,16歲時,已經有了一部兩個多小時的科幻電影《火光》。
才華加上無限的想像力,很快,剛申請完大學的造夢師,得到了環球電影製片廠的工作機會。
製片廠的副主席看到他的剪片,立即和史匹柏簽下了7年的合約。
電影史上最賣座的導演之一,就這樣一腳跨進了好萊塢。
那一年,他才20歲出頭。
腦洞大開的冒險家
初入好萊塢,史匹柏先從電視電影導演做起,摸爬滾打幾年後,他迎來了改變職業生涯的電影《大白鯊》。
驚悚的配樂,扣人心弦的劇情,片子打破了歷史票房紀錄,拿到了奧斯卡最佳配樂和剪輯大獎的同時,也開啟了「暑期大片」的大片模式。
史匹柏一戰成名,各方的片約紛然而至。
少年時期累積的腦洞,在30歲的時期終於爆發了。
史匹柏不但塑造了冒險類型片《印第安納瓊斯》、怪獸史詩《侏羅紀公園》,更建立了自己獨具一格的科幻電影風格。
對外星人著迷,他拍了《第三類接觸》。
結果在拍攝前竟然收到了美國NASA發來的,長達20頁的信件,警告他不要拍外星人的片子。
史匹柏說:「我一下就堅定了信念,如果NASA那麼重視,還給我寫了20頁的信,那外星人這事,肯定是有什麼!」
調皮如他,之後又拍了刷新票房的《ET》。
更令人佩服的是,幾部打破票房歷史的大片,從《印第安納瓊斯》三部曲到《ET》,幾乎都在五年的時間裡完成。
如此高產,能把冒險片和科幻片都拍成載入史冊的高度,只有史匹柏一人做到了。
而讓史匹柏站上藝術領獎台的,卻不是冒險片和科幻片。
1993年,推出《侏羅紀公園》後幾個月,史匹柏十年磨一劍的黑白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上映。
拍了幾部科幻大片的他,摒棄了豐富多彩的電影畫面,用極度克制的鏡頭語言,講述了德國商人辛德勒拯救猶太人的故事。
長達195分鐘的黑白電影,將戰爭的殘酷和人類所遭受的迫害,一一呈現在觀眾眼前。
黑暗中,小女孩的一抹紅衣,又讓多少人留下了眼淚。
一個拍攝了《大白鯊》、《印第安納瓊斯》、《侏羅紀公園》這樣爆米花大片的導演,徹底顛覆了人們對他的刻板印象。
可商業,可藝術,史匹柏也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進入千禧年後,史匹柏又將目光轉到了AI人工智慧領域。
無論是《A.I.人工智慧》,還是《關鍵報告》,或是這幾天上映的《一級玩家》,探討科技是否真的讓人的生活更美好,是否真的能夠解決人類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一直是他不遺餘力提出的問題。
另一邊,他帶著成立24年的夢工廠,帶來了《丁丁歷險記》、《吹夢巨人》等奇幻的動畫電影。
有人說,史匹柏是熬製雞湯的頂尖高手,電影萬變不離其宗,故事的內核,從來不會離開孤獨、成長、友情和愛情。
也有人說,他復古、傳統、過時,固守成規的風格,早已被時代甩到僻壤處。
《航站情緣》湯姆·漢克斯主演
可電影一定要深刻又復雜嗎?
故事裡,小男孩和朋友追逐探險,過關斬將;成年人面對孤獨時,渴望擁抱和溫暖…
終其一生,也許史匹柏都在講述同樣一個主題:孤獨的人,終將相遇。造夢不停,將童心進行到底。
「晚上白天我都不做夢;我以夢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