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賞心悅目,吃著暖心暖胃。
「麵點王」的麵果
也許你不讚同今年的《舌尖3》,但裡邊有一集的主角自播出以來,還是獲得了觀眾無數好評。
對,就是這位國宴大師,王志強!江湖人稱「麵點王」。
看看他的麵果,任誰都不相信,這是用麵粉做出來的。
柿子上帶著的柿子蒂,自然地往四周上翹。
鮮紅的草莓上,草莓籽清晰可見。
表皮紋理粗糙的柳丁、檸檬,就算是超清攝影也研究不出破綻。
看看香梨表面的顏色漸變,立馬能想到真實梨子的觸覺和味覺…
有這樣的心思不難,關鍵是,還得要有一雙,被時間磨練出來的神奇的手。
從16歲開始,王志強就在北京前門飯店當學徒。
他的師父李德才,包得一手好包子,人稱京城「包子李」。
李德才收徒嚴格,前期不怎麼愛教徒弟,全靠徒弟自己機靈,多看,多問。
每天,王志強早到晚退,師父還沒來他就到廚房打掃、收拾,師父來了他就端茶倒水。
反正,各種打雜的事,他全包了。
師父看他勤快,第一次考核,算是過關了,可以開始學入門,給包子捏出漂亮的立褶。
「少於28個褶子,一律不算好。」
王志強日夜在廚房練習,得到師父滿意的那天,一年過去了。
接下來是練習包水餃和燒賣,水餃皮要用棗核擀麵杖,從外沿向內擀,左手向下轉動麵皮,擀成小碗狀。
燒賣的四邊,要壓得自然漂亮,要看著像起舞的芭蕾舞裙。
王志強印象最深,也最難的,是春捲皮。
春捲皮,一斤麵七兩水。
和麵,攤餅,要求一氣呵成,手要快,火候要把握精準。
過去廚房,只有煤炭爐子,不像現在能自由調節火的大小,餅發熱得厲害。
怎麼練,王志強就是有些怕,頻頻失敗。
直到一天,師父走過去瞧了瞧,直接把他的手按在了滾燙餅鐺上,嚇得他猛的一抓跳開,沒想到,這次抓出的春捲皮剛剛好。
越是害怕,越是做不好事情,學手藝,貴在踏實。
1971年,王志強終於迎來人生的轉捩點。
因為表現出色,他當上了亞非拉乒乓球友好大賽的國宴廚師。
宴席中有道菜,要用蛋糕做成乒乓球拍,以示友好。
這可難壞了王志強,好在師父的指點,在配料中加入山藥,一道好吃又好看的國宴,就成了。
自此,王志強發現了創新的好處,一有機會他就自己創新新菜。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他創作了「熊貓戲竹」。
中國第一次登上南極,他做了「冰山企鵝」。
「創意來源於生活,你要多留心點生活。」
腦子裡一有新想法,就必須立馬畫到紙上。
半夜突然有了靈感,也會立即醒了,起床記下。
10多年前,王志強突發奇想,他要用麵粉,蒸出麵果。
「蒸是咱們中國最傳統的烹飪方法,我想用這個傳統,做出新意。」
外形,質感要求逼真,但王自強不讚同用色素,一切顏色,從蔬菜中提取。
柿子的橘色,來自胡蘿蔔汁。
蘋果的綠色,來自菠菜汁。石榴和桃子的紅色,可以在紅菜頭中提取。
顏色好不容易提煉好了,結果問題又來了,把它們上鍋一蒸,形變了,色掉了。
反反覆覆實驗,幾乎花光了王志強全部精力。
正因為念念不忘,必有迴響,10多年後,麵果震驚了所有人。
個個麵果,都是水果的複製品,就連吃下去的口味,也和看起來的水果,一模一樣。
石榴麵果,咬下去,還能吃到一顆顆石榴籽,那是用煮熟的薏仁,用紅麴水上色而成。
都說麵點師是拿著麵粉作畫,好的麵點師成就的是一件件藝術品,形狀、口感、營養、寓意,皆由此延續下來。
看到近幾年中國的麵點市場,王志強很揪心,大街小巷全是西方糕點店,傳統糕點,悄然式微。
既比不上西方的口感,也比不上日本的精緻。
如今退休的王志強捨不得閒下來,他門下有二十餘位弟子,努力培養後輩,一定要讓麵點手藝發揚光大。
也不能一味埋頭幹活,他愛看書,看烹飪期刊,接觸新的行業知識,給傳統輸入新鮮血液,留住傳統,也不守舊。
在這個機械化時代,當幾乎所有食品,都趕著批量生產的時候,還有一些人,用手工的方法,呵護每一菜的溫度,可謂難得。
看著賞心悅目,吃著暖心暖胃,幸福感在入口時湧現,前期的辛苦付出,就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