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宮產之後是不是一定就不能自己生了呢?20世紀70年代之前的觀點是,「一旦剖宮產,永遠剖宮產」(Once c-section,always c-section)。但是隨著全球剖宮產率的升高,國外首先開始探索剖宮產後陰道分娩。目前的狀況是,歐洲做得最大膽,北美緊隨其後,相對保守,他們都已有相當一部分曾經做過剖宮產的孕婦又順利地陰道分娩了。



一胎剖腹產是否意味著二胎必須剖腹產?


  而國內情況比較無奈,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指南,也沒有廣泛開展,對於大部分做過剖宮產的孕婦來說,最後也還是以剖一刀結束。


  先別急著下國內醫療落後的結論。現在是地球村了,各種信息獲取越來越方便,我不是專家教授,就是普通的臨床醫生,也知道國外的相關醫療狀況。所以,要想醫療技術進步,醫生這方面的問題不大,問題在別的地方。


  國內醫療水平參差不齊,而且之間的差距還不小。所以才會出現患者往大醫院擠,基層醫院沒病源的情況。而前次做了剖宮產,如果這次想自己生,對於前次剖宮產手術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從手術原因,到手術操作方法,到術後恢復情況,需要全方位符合條件,並且要把信息傳遞給再次接手的醫生。國外醫療的標準化水平比國內高得多,而且信息共享化也強,很多患者自己不清楚上次什麼原因開的刀,或者什麼方法開的刀,醫生自己一查就知道了。國內做不到這麼理想。


  而技術層面的問題總是可以解決的,更關鍵的是人的問題,以目前國內的醫療環境和醫患關係,中國醫生膽子更小,更不敢冒險。


一胎剖腹產是否意味著二胎必須剖腹產?



  之前做過剖宮產,子宮上有道瘢痕,再次懷孕的時候,這道瘢痕是有可能會破開的,我們稱為子宮破裂。一旦發生子宮破裂,會很快危及大人孩子兩條命。不過,目前已經發現,如果前次剖宮產手術是子宮下段橫切口剖宮產,而且縫合技術理想,術後恢復情況良好的話,實際上發生子宮破裂的風險是比較小的,只有不到1%的可能。而且,就從我們醫院嘗試的少數病例來看,也確實沒有發生過子宮破裂。既然如此,那為什麼還不敢廣泛開展呢?


  1%的概率是很低,但是就怕基數大。你嘗試100個患者可能碰不上1個,但是如果嘗試1000個呢?從比例來看就一定會碰上子宮破裂的情況。子宮破裂很難提前判斷,一旦發生,就可能面對很嚴重的結局。如果患者的結局嚴重了,那麼在中國,醫生的結局也會非常嚴重,甚至是有生命危險。


  這種事情很可怕,因為發生這種事情,已經不在醫生的掌控範圍了,醫生也沒辦法做到提前預判。但是很多家屬不理解,他們覺得醫生應該知道,如果出現情況,就應該是醫生的責任。所謂冤有頭債有主,出現嚴重結局總是要有個人來負責的,這時候他們可能會忽視,在很多事情面前,人其實是很無力的,即使是作為醫生,即使已經做出很大的努力,很多事情也是無法改變的。


一胎剖腹產是否意味著二胎必須剖腹產?



  讓醫生因為自己無法掌控的情況,而去承受可能的言語或者肢體上的暴力,甚至是生命危險,這樣的事情實在比較難接受。於是,到目前為止,國內還沒有出台一份關於剖宮產術後陰道分娩的醫療指南,而這樣的指南,歐美國家21世紀初就已經制定好了。更令人沮喪的是,從現在的醫療形勢來看,這項醫療處理還遙遙無期。可以說,這是全社會在為現在醫療環境埋單的一個例子。



一胎剖腹產是否意味著二胎必須剖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