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晚期直腸癌患者臨床完全緩解(cCR)後觀察等待在國際上的接受度逐漸提高,可朱驥教授認為,並非所有患者cCR後均可接受觀察等待。
編輯:姬無力
來源:醫學界腫瘤頻道
目前,局部晚期直腸癌(T3/T4,無論N分期;或N+,無論T分期)的推薦治療手段往往為:先行同步放化療後進行全直腸系膜切除術(TME手術),術後進行輔助化療。
但是,全直腸系膜切除術(TME)面臨著手術併發症發生風險較高、腸道功能紊亂等問題,尤其是永久性人工肛門給患者生活帶來不便。
而通過研究發現,有5%~10%的患者通過術前同步放化療,術中能夠達到病理完全緩解(pCR),且這部分患者的5年無病生存率能高達90%。
針對這部分人群,在第十三屆全國大腸癌學術大會中,復旦大學腫瘤醫院放射治療科/臨床統計中心的朱驥教授引出了一個學術話題:能否提前篩選出這部分pCR患者,是否可以避免行TME之苦?
朱驥教授現場演講《低位直腸癌的非手術治療進展及爭議》
如果可行,這樣將一方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另一方面有效降低TME手術併發症的發生率。
「他山之石」,能否攻玉?
當然,這種猜測並非完全無跡可尋。
早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肛管鱗癌的手術治療方式同樣以根治性手術為主,70年後採用術前放化療+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再轉而為當今的根治性放化療。只有對於根治性放化療後再次複發的患者,才會考慮接受挽救性手術。
遠端直腸癌和肛管鱗癌的所行之路大體一致,但朱驥教授同樣坦言,至於何時完成第三步「根治性放化療」的跨越,目前尚需更多研究證據的支持。
要能夠更加精準地篩選出無需手術的患者,首先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是,同步放化療後的臨床緩解(cCR)是否有理想的低複發率?是否能等同於術中的病理完全緩解?
事實恐怕難以令人滿意。2008年Glynne-Jones教授等人通過循證醫學研究發現,儘管有Nagakawa教授的研究顯示cCR後患者的複發率非常低(5%),但綜合其他文獻報道發現,cCR的患者總體複發率高達34%。
同樣,Jones教授在2008年的一篇meta分析指出:術前cCR患者中,真正術中病理顯示為pCR的只有36%。
換句話說,有六成以上的患者儘管影像學表現為cCR,但其中仍有癌細胞殘留——這些殘留的癌細胞或許會成為將來癌症複發的溫床。
此外,朱教授列出了基因組學的五項研究。這些研究都宣稱自己找到了能夠預測新輔助療效的Gene-Panel,但綜合來看,五項研究相互基本沒有重疊,統計學觀點認為,假陽性的可能性很大,也即這些聲稱可預測pCR的基因,或許均不能相互被驗證。因此,目前我們尚無統一指標預測pCR。
如何「觀察等待」,看美國頂尖醫院經驗
綜上所述,「Watch & Wait」面臨著很多挑戰:
1、如何評價cCR?cCR能否真的代表pCR?
2、何時評價cCR後,需要密切監測多久?
這項由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SKCC)進行的匯總性研究也許能解答如上困惑。該研究對新輔助放化療後達到cCR的患者採取等待觀察(Watch & Wait)的策略,並且直接比較這部分患者與TME術後pCR的患者預後上的差異。
同時,MSKCC也制定了新輔助放化療後達到cCR的退縮標準,通過內鏡、肛門指診及MRI等方法評價新輔助化療的效果:
經過4年隨訪後發現,這些執行「觀察等待」的患者,4年內局部腫瘤複發率26%,複發患者大部分進行了TME手術,總體的保留直腸率達到72%,取得了非常不錯的結果。
同時,通過對每一例複發患者的時間點觀察發現,大多數患者複發的時間都在放化療結束後13個月以內。
這也提示我們,對於那些cCR後選擇了觀察等待的患者來說,我們的密切監測一定要覆蓋這一時間點:13個月。這樣,才能及時給予早期挽救性治療。
並且更令人欣慰的是,這些執行「觀察等待」的患者,與進行TME時術中達到pCR的患者相比,其4年疾病相關生存率與總生存率相似。因此,如果進行嚴密併科學的檢測,新輔助治療後達到cCR的患者完全有可能避免TME手術,同時獲得比較滿意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朱教授再三強調:「無論怎樣,保留肛門都是患者生活質量的保障。」朱教授同時指出,MSKCC的研究僅是單中心的小樣本隨訪研究,其結果還需要更多的研究驗證。
決定觀察等待,需要做好這三點
那具體到臨床工作中,我們能夠做什麼呢?就「Watch & Wait」,朱教授給出了以下三點建議:
1、精確選人
同時符合以下5點的cCR患者,可能值得觀察等待:
低位不適合保肛;
但具有強烈保肛意願;
依從性好;
腫瘤初始負荷不大(分期越高,pCR的機會越低,患者承擔的風險越高);
同步放化療後腫瘤退縮明顯;
2、精準治療
對於有可能觀察等待的患者,如何提高CR的機會?
CR機會越高,患者將來觀察等待的風險越小。這就需要在新輔助治療中增加放療劑量強度,並延長治療間隔,給患者增加pCR的機會。
需要注意的是,既往研究總結顯示,增加化療(如增加奧沙利鉑劑量)強度並不一定能夠提高治療效果,反而容易增加奧沙利鉑的毒性。
3、精細監測
同樣對於觀察等待的患者來說,及時發現早期複發,提高患者的整體預後。
小結:
1、目前,局部晚期直腸癌患者在放化療治療後觀察等待的接受度逐漸提高;
2、對於不可保肛的患者,觀察等待有助於顯著提高生活質量;
3、目前的評估體系下,橫斷面評估pCR非常困難;
4、但納入時間維度的三維評估或有助於評估;
5、選擇合適患者,採用高強度治療,增加臨床緩解機會;
6、密切監測、外科保障、手術無憂。
投稿請發郵件至yangxinyuan@yxj.org.cn
投稿類型:腫瘤科臨床經驗,知識總結,醫學科普,行醫感悟等。
編輯微信:y646887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