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沈粹縝說,宋慶齡明確表示,「她去世後一定要把骨灰盒葬在上海萬國公墓宋氏墓地她父母身旁」。也就是說,宋支持殯葬改革,要火葬。最終,珍貴的金絲楠木棺沒有使用,現仍存放在北京宋慶齡故居。


宋慶齡去世後有關部門曾為其打造金絲楠木棺 最後沒用上


作者:何大章

1981年4月底,宋慶齡被確診為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這時傳來消息,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決定授予她榮譽法學博士學位。對於此事,維多利亞大學十分重視。因為這是他們第一次在校園以外的地方授贈學位。


5月初,維多利亞大學的校長率領相關人員,專程遠道趕赴北京。這時的宋慶齡已經多日卧床,一直發著高燒,身體十分虛弱。


考慮到她的健康狀況,有關部門建議,請對外友好協會會長王炳南代表她接受學位證書。出於對遠道而來的貴客們的尊重,宋慶齡拒絕了這個好意,堅持要親自接受學位。於是大家又勸她在家裡接受學位,以免路上的顛簸。對這一建議她依舊沒有同意。


在宋慶齡眼裡,接受學位不僅僅是她個人的事,更是國家的事,她堅持要去人民大會堂出席儀式。

按照儀式安排,在接受學位後,宋慶齡還要發表講話。由於擔心她的身體支撐不住,在大家的勸說下,她在自己的寓所,事先用英語錄製了答辭。工作人員找來三台錄音機,同時對她的講話進行錄製,然後逐個放給她聽。宋慶齡自己從中選定了一盤效果最好的。


由於病勢沉重,宋慶齡已經不能像平時那樣乘坐自己的轎車了。工作人員為她準備了一個裝有四根活動提把的輪椅,並且借了一輛後開門的旅行車。5月8日,宋慶齡被扶上輪椅。工作人員用提把將輪椅平穩地抬上車。汽車緩緩駛到人民大會堂,宋慶齡就這樣坐著輪椅來到了會場。


樂隊高奏中加國歌,身著大禮服的維多利亞大學校長霍華德·佩奇博士親手將學位證書交到了宋慶齡手裡。佩奇校長致辭後,宋慶齡沒有允許工作人員播放她錄製好的講話,而是臨時找來一份中文稿,親自用清晰流利的英語致答辭。二十分鐘的演講精彩而得體。她說:「我接受這一學位,不是為了我個人,而是把它看做是你們對中國人民的崇敬和友誼的象徵。」她溫和燦爛的笑容,雍容大方的舉止,使人無法想像她正在重病之中煎熬。在場的人們不會知道,這將是她最後一次出現在公眾場合。儀式圓滿結束,宋慶齡卻沒有力氣再坐在輪椅上。她被安置上擔架,用救護車送回了後海的寓所。


當天晚上,宋慶齡雖然卧病在床,但她仍按照禮節,在住宅樓下的大餐廳舉行家宴,款待加拿大客人。有關部門安排北京飯店的一些同志參加宴會的服務工作。對這些同志來說,這是他們的份內工作,是理應做好的。


然而,病勢沉重的宋慶齡沒有忘記對同志們表示自己的感謝。5月11日,她在病榻上口述,請秘書代筆給北京飯店寫了一封信。她在信中寫道:

5月8日在我接受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贈給榮譽博士學位時,讓你店部分工作人員也辛苦了。他們(副經理、科長和幹部、炊事和服務同志們)來到我家為宴會辛勤勞動。


為此,向他們致謝。


5月8日的宴會,得以順利完成,外賓歡欣地告別,有賴於你們所出的一份力量。


我特地致謝並祝你們的業務在世界上贏得好評。


在這頁信紙後,她還專門附了一份名單,仔細地開列了參加服務工作的18位同志的名字。

1981年5月12日清晨五點,病危中的宋慶齡突然掙扎著從床上坐起來。她對守在身邊的保姆鍾興寶說:「扶我起來,我有事要做。」兩個服務員攙扶她到了書房。她請鍾興寶幫她準備好筆墨。


原來,她心裡還惦記著自己曾經答應過鄒韜奮的夫人沈粹縝,要為《韜奮手跡》一書題寫書名。


她慢慢地坐下來,凝聚起全身的力量,寫了一幅。但由於身體虛弱,手抖得厲害,寫出來的效果不夠理想。於是她就堅持著又寫了一幅,以便沈粹縝可以選用。宋慶齡靠工作人員的攙扶上床躺下,口裡喃喃著:「我現在放心了。」這是她一生中最後一幅題詞。


也就是在這一天,宋慶齡請工作人員安排一次宴會,她要專門酬謝精心護理她的醫護人員。宴會結束後,鍾興寶到樓上卧室向她報告情況。宋慶齡躺在床上,拉著鍾興寶的手說:「這一件事,我總算稱心了。」

1981年3月,宋慶齡的病情惡化,有關部門開始考慮她的喪事。


按照常理,宋慶齡應該與孫中山先生合葬。台灣也有些人推測,說她可能會埋葬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然而她在病中,卻多次同親近的朋友和身邊工作的同志說,自己死後不要葬在中山陵,而要葬在為普通百姓服務的上海萬國人民公墓。宋慶齡不願藉助丈夫的名望、地位,來提高自己的殯葬規格。這一年的2月21日,她在致友人的信中明確表示,她將葬在上海宋氏墓地上。她說:「在那裡,朋友們會比在高聳的紫金山更容易找到。紫金山是只為真正偉大的人物服務的。」她不願擠進中山陵分享中山先生的光輝,不願中山陵因為她而稍作增添,更不想為此花費國家、人民的錢財。


宋慶齡深愛的父母安葬在宋氏墓地。宋慶齡告訴杜述周:「我以後也要埋在那裡。記得我家在那裡有八穴地。」這八個墓穴是給宋耀如、倪珪貞夫婦和他們的六個子女:宋藹齡、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宋子良、宋子安準備的。1932年,宋慶齡曾與小弟弟宋子安在宋氏墓地合影。她在照片的背面親筆寫下「樹長萬代,葉落歸根」八個字,表達了自己尊重家族約定、渴望團圓的心愿。


1956年4月27日,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151位革命前輩曾在一份題為《倡議實行火葬》的文書上親筆簽名。這份倡議書闡述了廢除土葬、實行火葬的重要意義。其中最後一段文字是:「凡是贊成火葬辦法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請在後面簽名。凡是簽了名的,就是表示自己死後一定要實行火葬。後死者必須保證先死者實現其火葬的志願。」但是,這是在黨的會議上作出的倡議。宋慶齡當時不是黨員,沒有在上面簽字。於是在她病危時,準備土葬還是火葬,就成為一個需要馬上作出決定的問題。


根據那一代人的習慣,國家為她做了實行土葬的安排,立即著手為她置備棺木。宋慶齡是跨越了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個時期的革命領袖,當然要打制最上等的棺木。當時最為高貴的金絲楠木已經絕產,有關部門從雍和宮調出存放多年的木料,製作了中西合璧的棺木。宋慶齡逝世後,沈粹縝傳達了1981年4月宋慶齡在病中對她的多次親口叮囑。沈粹縝說,宋慶齡明確表示,「她的父母都葬在上海,她熱愛上海,她去世後一定要把骨灰盒葬在上海萬國公墓宋氏墓地她父母身旁」。也就是說,宋慶齡支持殯葬改革,要火葬。最終,珍貴的金絲楠木棺沒有使用,現仍存放在北京宋慶齡故居。


1981年2月5日,宋慶齡的保姆李燕娥因病去世。在安排李燕娥的後事時,宋慶齡安排將其下葬宋氏墓地。在指示如何安葬李燕娥時,宋慶齡指著宋氏墓地的圖紙告訴沈粹縝,李姐的骨灰葬在左邊,右邊對應的墓穴是她自己的。因為是小輩,她和李燕娥的墓,都要比她父母的墓穴低一些。在給友人韓湘眉的信中,宋慶齡寫道:「我可憐的燕娥在好幾天以前由一些信得過的朋友陪同,在上海埋葬了,她的骨灰將埋在宋氏墓地。我死後,將長眠在我忠誠的同伴旁邊。」


這種墓葬的安排是前所未有的。


宋慶齡始終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的國民,把自己放在人民之中。在她的心裡,從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她峻潔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將永遠被後人敬仰和懷念!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