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幾天在想

如果說科學家有一個過人之處

使他們從一般人中脫穎而出

那大概就是勇於作死的獻身精神

這種精神最早應該要追溯到

李時珍嘗百草

他的《本草綱目》里記錄了

包括花草果木、鳥獸魚蟲

和鉛錫硫汞等眾多物質

我腦補了一下他咔咔塞進嘴的畫面。。

本着吃貨的精神他把實驗室都舔了一遍,最後……

說起來,外國也有許多得到李時珍的真傳的科學家,

尤其是在糖精這個領域.

糖精你知道吧,輕輕一舔有點甜那種.

但是糖精的發現和研究,都是在化學實驗室里.

本身算是一種化學實驗.

糖精的發現者是俄國人

康斯坦丁·法赫伯格

他當時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負責分析糖的純度。

本着吃貨的精神他把實驗室都舔了一遍,最後……

首先,他做的實驗是,研究煤焦油的衍生物。

我知道故事不會太曲折。

果然有一天他回家吃飯時,發現有點不對了。

恩,劇情展開了。

“哎老婆,你今天的麵包卷里怎麼加了那麼多糖?”

“噢,真是見鬼,我向上帝發誓,我一點糖都沒放。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不過好奇怪啊,今天的色拉怎麼也這麼甜?”

“別BIBI了,快吃飯!”

但吃完飯後,康斯坦丁仍然覺得哪裡有什麼不對

本着粗心錯過諾貝爾,細心使得萬年船的宗旨

他開始尋找這種甜味的根源。。

方法,就是舔。。

一開始還挺正常的,他舔了舔盤子的邊緣。。

然後又舔了舔自己的手指。。

然而這還只是開始。

他又掏出衣兜里的鉛筆,舔了舔。。

鉛筆果然甜甜的!

他預感到這代表了重大的發現,十分激動地衝到實驗室

然後,高潮來了,

這貨到實驗室以後,

把他接觸過的所有藥品!

所有!都舔了一遍!

舔了一遍!一遍!

本着吃貨的精神他把實驗室都舔了一遍,最後……

就像這樣。

就這樣本着不怕死的精神,他發現這種甜味。

來自他新合成的一種化合物,叫鄰苯甲酰磺酰亞胺,

他給這種物質起了一個名字:Saccharin。

取自拉丁文saccharum,是蔗糖的意思。

我們現在把它叫做

糖精

假如他沒有違法實驗室安全規範,他就沒辦法發現糖精了。

而他違反的規範包括:

做實驗不戴手套。。實驗前後不洗手。。把實驗室物品帶回家中。。品嘗(舔)實驗室藥品和試劑。。回家吃飯竟然還不洗手。。

更別提他那間實驗室

如果他不小心舔到一點有毒物質的話

估計他就撐不到發表論文了。。

而他是不是唯一的一個

吃貨型化學家呢?

並——不——是。。

還有一種新型甜味劑,

三氯蔗糖的發現,也和吃貨精神脫不了干係

本着吃貨的精神他把實驗室都舔了一遍,最後……

喏,就是這樣。

這種甜味劑的優點是和蔗糖的口感十分相似,並且無熱量。

在現在這個女孩子算着熱量吃飯的世界里,應該是很大的一個優點了。

在1970年代,有一位印度研究生范德尼斯來到英國伊麗莎白女王學院。

研究中有一個課題是:研究蔗糖經過分子修飾之後,作為殺蟲劑的使用。

有一天,他們合成了一個新的實驗品

導師說:

“你去幫我把這個產物test(測試)一下吧。”

范德尼斯:

“什麼?!要我taste(嘗)一下?唔。”

本着吃貨的精神他把實驗室都舔了一遍,最後……

好吧!導師說啥就是啥!我嘗!

本着吃貨的精神他把實驗室都舔了一遍,最後……

范德尼斯絲毫不怕合成該化合物的硫酰氯有劇毒,

回到實驗室,戳了一指頭化合物,放進了嘴裡。。

回來后,他興奮地嚮導師報告taste結果

“甜甜噠,很好吃”。。

雖然是被罵了一頓,但導師也得到啟發。

這貨吃完了都沒死。。

看來做殺蟲劑是不太靠譜了。。

既然是甜甜的,那不如我們就改作甜味劑吧。

果然,很快實驗就取得了成功,哦耶!

沒想到你們幾個,都是本着吃貨精神去試驗,結果就成功了……

不說了,我以後要把我吃貨精神發揚光大……萬一我能發現點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