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他和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並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曾說他是大清帝國唯一的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更是說他是“再造玄黃之人”;1883年美國總統格蘭特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談及自己在國外所遇到的四個最了不起的人分別是:法國首相甘貝特、德國首相俾斯麥、英國首相格蘭斯頓和中國的李鴻章。他更是“東方伸斯麥”,與德國的俾斯麥,美國的格蘭特並稱十九世紀三偉人。這個人便是晚清名臣李鴻章,一個充滿爭議的歷史人物。

他本是晚清外國人眼中最了不起的人,卻硬生生地被污衊了上百年

他的一生是充滿悲壯和凄涼的,他以外交能手自負,拼盡全力卻無法改變晚清的政治局面,只能多次的割地賠款。最終,帶着遺憾的他西去。

他曾經依靠9000名剛招募的淮軍,便打敗了忠王李秀成率領的10萬大軍。因此,他成了上海富商和上海租界英美法等國眼中的救世主。他是洋務運動中地靈魂人物,有的洋人不知道有皇帝的存在,卻熟知他的名字和事跡。

李鴻章是洋務運動四大領袖人物裡面辦實事最多的人。他主辦的洋務中有500多個中國第一,200多個亞洲第一,是很多中近代中國工業的創始人。

同時,他也是一個具有長遠眼光的人,最早地便提出了防日戰略的人。更是在後續提出了具體的關於防日和西方列強的措施。

他本是晚清外國人眼中最了不起的人,卻硬生生地被污衊了上百年

他若生於盛世,必是流芳百世的賢相,奈何生逢亂世,生不逢時。空有大智慧和長遠的眼光,但是卻跳不出自身的局限,但他依然在保皇的前提下,大力改革。他的一生之所以被人廣為詬病,就是他簽署的《馬關條約》。一代堂堂晚清大臣,就成了人們口中的賣國賊。

他本是晚清外國人眼中最了不起的人,卻硬生生地被污衊了上百年

其實這樣說,着實是冤枉他了,因為這一些列的條約都是慈禧太后讓他去簽的,即使沒有李鴻章,還有徐鴻章,張鴻章前去,他只是一個被慈禧太后推出到檯面上的替罪羊而已。在慈禧太后獨攬大權的那個年代,李鴻章不敢對慈禧說不,也沒那個能力,因為當時的大清朝正在一步步走向沒落。

他本是晚清外國人眼中最了不起的人,卻硬生生地被污衊了上百年

李鴻章的錚錚鐵骨,滿腔的愛國情懷,自己大力改革后仍然要接受喪權辱國的條約,當時李鴻章的心情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所以初見條約,即使是槍架在腦袋上,李鴻章也是說不。後來還是在慈禧的施壓下,才簽署的。即使這樣,李鴻章還是盡自己的所能,爭條款的些小讓步。

李鴻章在在日本硬撐,慈禧卻是在國內擺宴,事後李鴻章更是把所有的歷程,無論巨細,都悉數上報了慈禧。總之,李鴻章不過是慈禧手下的一枚棋子而已,卻替慈禧背上了百年的罵名。因此,李視《馬關條約》為終生的恥辱,再也不踏足日本。

他本是晚清外國人眼中最了不起的人,卻硬生生地被污衊了上百年

他的一生有勇有謀,敢做剛當,是真正的晚晴頂樑柱,奈何一人之力是無法改變的大清的頹勢,清朝早已積重難返。

令人悲痛的是,1901年11月7日,就在他逝世前的一個小時,俄公使還逼迫在病床上面的他簽署了俄占中國東北的條約。生命的最後,李鴻章睜大着眼睛,張着口似乎想說什麼,可又說不出來。身邊的人說:“未了之事,我輩可了,請公放心!”話剛落音,李鴻章便帶着無盡的遺憾,離開了人世,享年78歲。

他本是晚清外國人眼中最了不起的人,卻硬生生地被污衊了上百年

 

本是一代名臣,卻替慈禧背上了百年罵名,歷史上的李鴻章值得我們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