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是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恐龍曾支配著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
恐龍最早出現於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之中。
在1861年發現的始祖鳥化石的特徵與美頜龍化石高度相似,唯一的差別在於始祖鳥化石有著羽毛痕迹,這顯示著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
自從1970年代以來,許多研究恐龍的學者指出現代鳥類有極大的可能是獸腳亞目恐龍的直系後代。大部分科學家同意視鳥類為惟一倖存發展至今的恐龍,而少數科學家甚至認為應該將它們分類於同一綱之內。
研究表明恐龍、鳥類、鱷魚都屬於爬行動物的主龍類演化支,該演化支首次出現在二疊紀晚期,並在三疊紀中期演化成為優勢的陸棲動物群。
恐龍時代離我們如此遙遠,如果不藉助於化石來研究我們對恐龍這一神秘的物種將會一無所知。
所以現代社會對恐龍的研究,也就是對恐龍化石的研究。恐龍化石大致可分為骨骼化石和生痕化石兩種,主要保存於中生代時期形成的沉積岩中。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天漲知識 的精彩文章:
揭秘南極神秘現象:科學家發現病毒,來源竟然是
震驚了,這就是太陽的宿命與人類的未來?
瑪雅預言到底有多神?世界末日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世上真的有靈魂出竅嗎?膽小勿入!
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光,我們現在都能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