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前,全英最棒的泰特現代藝術館終於完成了它的升級計劃,開放了本該在4年前建好的新展館。這個歷經波折,耗費4億美金的建築被稱為「開關室」(Switch House),和舊館一起佇立在泰晤士河邊,共同承擔日常展覽的功能。同時被更新的,還有整個泰特美術館用了16年之久的標識設計。
「混沌」的過去
以前的Logo是什麼樣的?為什麼要換掉它?
2000年,以樂於顛覆設計規則著稱的Wolff Olins團隊為泰特美術館規划了整套視覺識別方案。果然他們一反常規,拋棄了只有一個Logo的設計原則,給美術館提供了一系列有著不同字形,不同配色方案的視覺標識,供網站、出版物和實體商店等不同媒介宣傳使用。
正如現在看到的,有模糊虛化版、褪色漸變版、點陣組合等等版本的Logo,泰特美術館四個分館(泰特不列顛、泰特現代藝術館、泰特利物浦美術館、泰特聖艾夫斯美術館)的名字被標註在右上角。設計理念源於美術館「Look again, think again」的品牌核心,設計師想用不設限的Logo形態,傳達出美術館永遠保持著動態變化的特性。
2000年以來一直延用的泰特美術館Logo。
幹掉複雜,制定規則
點擊播放 GIF/1512K
剛剛更新後的動態Logo,由340個小圓點匯聚形成的「TATE」。
但10多年來,太過多樣化的Logo難壞了泰特美術館內部的設計團隊。每當面對新的設計需求,設計師們就陷入了無助的選擇恐懼症中,他們不得不掙扎著從75種不同粗細、不同字型大小,沒有尺寸、色彩、安全空間等設計規範的Logo中作出適合此次設計的選擇。
和設計師一樣無法忍受混亂視覺體系的還有美術館的管理者們,模糊易於混淆的Logo無疑降低了參觀者、贊助商和整個藝術界對泰特美術館的視覺辨識度。借著新館開幕的機會,苦惱的工作人員向全世界優秀設計團隊徵集新的美術館Logo。
點擊播放 GIF/1008K
他們希望新的Logo有一套靠譜、合理的視覺識別規範,同時它是活潑的、年輕的,能吸引更多青年群體走進美術館。最終,英國本土專業設計團隊North拿到了這次再設計的機會。
North並沒有按照美術館所期待的,完成一個全新的視覺設計,而是在Logo上做減法,保留原有「Tate Pro」的字形,延續了模糊虛化的動感風格。將其中一個點陣式的概念重新設計,把原本密集的3000個圓點,簡化為340個圓點組成「TATE」字母,四個分館的名字不再出現在Logo上,形成獨立的文字標識。
剛剛更新後的Logo出現在泰特美術館的建築物上。
新的Logo被印成海報,掛在牆上,巨型牌里。
新Logo出現在泰特美術館的宣傳折頁中。
North團隊把該項目當作一次給美術館品牌的「深層清潔護理」。合伙人Jeremy Coysten解釋說:「作為設計師,假如我全盤否定之前的視覺系統,是無比傲慢且不負責任的。泰特美術館原本的Logo是很有生命力和能量的設計。我們能夠做的,是尊重原有設計,從變化多端的選擇中理出頭緒,留下最經典的設計內核,制定規範和準則,考慮設計的延伸和應用。」
新Logo中的幾何圖形在環保袋、手提袋上的延伸變化。
美術館與優衣庫合作,更多Logo的延伸產品會被做成T恤、鞋子和羽絨服等可穿戴的周邊。
在泰特現代藝術館的設計商店中,你可以把上面列舉的設計品帶回家。至於Logo配色方案,目前的顏色搭配出自英國藝術家Martin Creed,每兩年Logo配色會更換一次 ,均與藝術家合作的方式呈現。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