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離開這個世界已經快25年。

有人說他是心靈導師,因為他的聲音讓無數徬徨的人找到力量;有人說他是知己密友,因為他的聲音就像朋友,陪你在午後曬太陽;也有人說他走以後,港式搖滾後繼無人,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他是黃家駒,Beyond的主唱,一生只有短暫的31年,但他的歌卻陪著幾代人走到新世紀,之前70後在聽,現在00後也在聽。

 

偉大並不是生來就偉大,而是在平凡中見偉大。

黃家駒出生在香港一個勞工家庭,家中七口人,一家人擠在不到三十平方公尺(9坪)的小房子,日子過得很艱難。

 

第一次接觸音樂是因為姐姐,他被姐姐帶著去參加音樂派對,喜歡發呆有點憂鬱的黃家駒,突然因為音樂開始變得活躍起來。

但是家裡沒有錢送他學音樂,中學畢業以後,家駒就開始自謀生計。

為了能吃一口飯,他在雨裡淋過,在風裡吹過,在辦公室當過秘書、在電視台當過佈景工人、在大街上當過推銷員,吃過苦遭過罪。

 

他一直沒有忘記音樂帶來的快樂,閒了就吹口哨找音樂的感覺,後來黃家駒被視為經典的顫音和尾音就得益於此。

17歲,鄰居搬家留下了一把破吉他,黃家駒一遍遍擦著這把吉他,就像俠客擦著自己的寶劍一樣,吉他讓他的音樂夢有了寄託,繁忙又苦悶的生活,也因為這把吉他有了一絲快樂。

有一次他帶著心愛的吉他,滿心歡喜地參加地下樂隊,卻被主吉他手狠狠地當眾羞辱了一頓,他說從沒聽過這麼爛的演奏。

此刻的羞辱對黃家駒來說,就是一個赤裸裸的打臉,字字戳心,讓他無地自容。

 

他知道,他不夠專業甚至沒有技巧可言,但是他細心準備了好長時間,手指摁的生疼也在咬牙堅持。

可是,觀眾永遠看不到你背後付出了多少,只知道你的音樂沒有技巧。

他不甘心被如此嘲笑,回到家就告訴弟弟,他找到了人生的第一個目標——超越那個嘲笑他的人。

從那以後,他開始了沒日沒夜的練習,沒有專業的指導,只有一邊琢磨一邊摸索,手上的繭也越來越厚。

為了能與音樂靠的更近,他開始去琴行打雜,因為練琴沒有時間陪女朋友,覺得自己不能給她帶來安全感,最後和初戀分手了,專心投身於音樂。

 

21歲的黃家駒,遇到了另外兩個滿懷音樂夢想的人,組成了樂隊,黃家駒擔任主唱並取名Beyond,他不僅要超越當初那個嘲笑他的人,還要和小伙伴一起把振奮的旋律帶給大家,在音樂上不斷超越自己。

以前是黃家駒一個人在奮鬥,現在他找到了小伙伴,但是失敗的時候,老天可不會管你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

 

黃家駒出了第一張專輯《再見理想》,沒有賺到錢,還賠了個精光,出師不利。

不甘心的他又自費開了演唱會——「永遠等待」,理想走遠了,但黃家駒很執著地追了上去,等著理想回頭。

 

但老天好像玩他似的,這次的演唱會,依舊是穩賠不賺。

他們把打工多年存下的錢全部賠進去了,連吃便當這件小事,都只能兩個人吃一份。

黃家駒只能一邊幹著兼職補貼,一邊練歌,最艱難的時候,他曾一人幹五份兼職。

 

終於,有唱片公司願意收留他們,但那時的香港,歌王歌后雲集,梅艷芳、張國榮、陳百強、譚詠麟正當紅火,劉德華、張學友也風頭正盛。

而黃家駒鍾愛的搖滾樂不過是旁門左道,大眾甚至在批評他們的著裝。

順時代者昌,逆時代者亡,但黃家駒偏在非主流裡逆襲成功。

 

他說在香港做樂隊很難,很孤獨,這條路上註定是孤獨沒有伴的,但是他相信人定勝天,終會有成功的那一天...

再後來,我們都看到了,他真的把搖滾從小眾狂歡,變成了大眾共舞,迎來了自己的光輝歲月。

 

《光輝歲月》是讚揚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作品,90年黃家駒隨香港電台「愛心第一旅」遠赴非洲,親眼目睹了當地人民的苦難生活,而這一切災難都是因為戰爭和災荒。

 

後來,黃家駒為呼喚和平寫下了《AMANI》。

從非洲回來以後,他在報紙上看到,曼德拉為了非洲人民不斷抗爭的故事,進而想到自己在香港一路走來的艱辛,於是他為監獄中的曼德拉唱道:「一生經過徬徨的掙扎,自信可改變未來,問誰又能做到」。

 

曼德拉聽到這首歌后,留下了深情的眼淚,歌詞句句戳心,直擊最柔弱的情懷。

我們看來何嘗不是在描述家駒一生,一貧如洗的窮小子,被嘲笑被打擊,歌中的力量都是他對命運的反抗,都是他的無限真情。

 

一生要走多遠的路程/經過多少年

才能走到終點/夢想需要多久的時間

多少血和淚/才能慢慢實現

他是傳奇,他的一生就像這首歌名一樣,光輝歲月。

榮光一生終不悔,世上再無黃家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