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看得更遠,那就站得更高。
傳承
清晨五點,浙西南邊陲小城龍泉,掩映在薄薄晨霧中,尚未甦醒。
城南的青瓷大師園內,有人已經開工了。
「嗒嗒嗒」的聲音細細傳出,一位老者頭髮花白,坐在車前屏息凝神,手持修胚刀輕觸圓形陶胚。
隨著陶胚高速旋轉,老者輕微抖動著手中的刀具,細小的泥屑,不停地飛濺出來。
一分鐘過後,原本光滑的陶胚上,呈現出細密有序、凹凸有致的花紋,精致得如同機器雕刻一般。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
這位老者,就是當今龍泉青瓷屆的泰鬥、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朝興。
徐朝興從小就愛玩泥巴:「由於我年少個子小,一開始瓷廠不願收留我。不過,也許我命中註定要吃這碗飯,我就自己摸索著做些小東西。」
沒多少時間,竟然被他摸透了做瓷的基本要領,像模像樣地做了一些小物件。
瓷廠見狀,便破例收下了這個個頭還不足一米三的小學徒,從此走上了陶瓷之路。
徐朝興的師傅,是龍泉青瓷的傳奇人物李懷德。
「他說無論做什麽事情,你首先要靜下心來,心要靜,選擇了職業就要幹到底,他這句話影響我一輩子。」
「當時我如果耐不住這個艱苦,就沒有今天的徐朝興。」
龍泉青瓷始於唐五代,在北宋時期初具,南宋中晚期進入鼎盛時期,制瓷技藝登峰造極,梅子青、粉青釉,達到了青瓷釉色的最高境界。
在傳統龍泉窯中,哥窯、官窯、汝窯、定窯、鈞窯,並稱「宋代五大名窯」。
經歷了北宋的發祥、南宋的鼎盛後,在清朝逐漸衰落,整個生產幾乎中斷。
1957年,龍泉青瓷迎來了春天,周恩來總理提出恢復五大名窯,瓷廠專門成立了仿古小組,完成任務。
15歲的徐朝興因表現突出,被破格錄取,成了整個小組最年輕的學徒。
青瓷的製作都是精細活兒,必須靜下心來,從頭學起,碾磨、配料、拉坯。
上釉、燒製...每一道工序,徐朝興都給師傅打下手,仔細揣摩,細心領會。
《天賜粉盒》:
緣何叫天賜粉盒?
要知道,由於瓷器製作過程中的種種變量,瓷器很難達到嚴絲合縫的效果,但是這件粉盒,在蓋上之後,即使扭動,也能做到蓋與盒之間紋絲不動。
正因蓋與盒之間極為貼合,沒有任何粗糙不平,在相互咬合的口沿澆上水之後,扭動粉蓋,蓋子竟能在盒上直接飛旋起來,順滑得就像中間有個機械軸!
曾經有人出兩百萬想要收藏此盒,徐朝興也堅決不賣。
有專家評價說,這個盒子創造了一個奇蹟,能把瓷器的收縮,控制得像精密儀器一樣精密燒造,徐先生恐怕是第一人。
縱觀徐朝興近20年的青瓷作品,裝飾語言豐富,又具有鮮明的藝術特征,其中最值得稱道的裝飾手法就是他的跳刀技藝。
短短幾秒鐘,成千上萬刀精致反覆的花紋,在徐朝興的手中有條不紊地形成,整齊有序、分毫不差,簡單卻十分肅穆。
若不是親眼所見,誰也無法想象這電腦覆刻般的花紋,竟是一雙手、一把刀,一刀一刀刻出來的!
「跳刀的時候,還要全身心投入,不能有任何一絲分心,也不能受到任何干擾。」
呼吸、頻率、手部的抖動,等等細小的因素,都會影響到跳刀的品質,差一分毫就要全部推翻重來。
為了使自己不受干擾,每天五點,當大家還在睡夢中的時候,徐朝興就開始工作。
就像師傅說的那樣,靜下來,慢慢做。
有次徐朝興在北京故宮參觀,看到了一只青瓷大盤,目測一下,直徑大約是40公分。
徐朝興靈光一閃:是不是可以在古人的基礎上,增大圓盤直徑,製作成一個哥窯掛盤?
傳統的陶瓷燒製,需要經過手工拉坯成型、修坯上釉、高溫燒製等過程,每個環節都不容有差。
在後期的燒製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
龍泉青瓷,又屬於薄胎厚釉的瓷器,燒製過程中收縮率非常大,所以成品率非常低。
因此要製作如此大的掛盤,在當時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經過30多次的反覆嘗試,徐朝興成功燒製了《52公分迎賓大掛盤》。
專家們對於這件作品給出高度的評價:「《52公分迎賓大掛盤》釉色溫潤、開片適中,其工藝難度均超過歷史水平,可譽為當代哥窯瓷器的『國寶』!」
這件製作精美的瓷器獲得了全國第二屆陶瓷美術設計大賽一等獎,現收藏在中南海紫光閣。
《中美友好玲瓏燈》,刻花、鏤空、雕飾、堆塑,等各種藝術手法,將一個梅子青釉色的青瓷燈罩裝飾得玲瓏剔透,輕盈華美。
這件作品後來被對岸前主席鄧小平選中,作為國禮送給了時任美國總統的卡特,現收藏於美國白宮。
《哥弟混合三環瓶》,把哥窯與弟窯兩種不同的泥巴,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其難度可想而知。
不僅有哥窯天然開片的紋路之美,也有弟窯粉青釉色的朦朧之美,灰青淡雅,溫潤如玉。
哥弟混合三環瓶這麽多年來,作為國家非遺傳承人,徐朝興早已桃李滿天下。
他無償將青瓷製作技藝傾囊相授,希望弟子們能將青瓷技藝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像我們舊社會,好的絕招他不輕易給你看的,全靠偷偷地學,還要自己琢磨它這個東西怎麽做出來的。
現在不一樣,現在我的徒弟徒孫是140人,我都手把手地教他們怎麽跳刀,修胚怎麽修。
學了60年的手藝全在這裏,死了也帶不到棺材裏去,那麽我們現在應該把我掌握的手藝傳承下去。」
人貴德,德立品高;藝貴道,道法自然;瓷貴魂,魂如清泉;形貴簡,簡極生美;功貴勤,勤能補拙。
如今徐朝興已經七十多歲了,玩了六十多年的泥巴,他將自己的生活之美,勾勒在青瓷的細膩柔光裏。
每個窮盡一生去做的事,都包含了世間所有的道理,總覺浮躁不安,也許只因人來人往不做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