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航空航太工程學研究教授,Delores Knipp在查看一份PPT的時候,忽然被角落裡的一張黑白照片吸引了目光……

照片中有一名亞洲女性天文觀察者,正在繪製太陽黑子的圖案。

 

要知道,在過去從事航太事業的女性遠小於現在,而亞洲女性更是鳳毛麟角,如果有這樣的人存在Knipp理應該認識的,但事實上,見多識廣的Knipp從未見過這張照片,更不知道這個天文觀察者是誰,這真是奇怪極了……

她連忙詢問周圍的亞洲同事,但大家也都不知道,—直到一位已經退休了的科學家仔細端詳了照片,然後告訴她,這是Hisako Koyama呀。

Hisako Koyama是誰?曾經在哪裡工作?做了什麼事情?

Knipp並不知道,但光憑一張照片,一個名字就足以引起了她的好奇。

在朋友劉慧辛(音譯)和Hisashi Hayakawa的幫助下,她慢慢搜集著這個名叫Hisako Koyama的女人的故事,拼湊著她的過去,只是Knipp沒想到,這一拼湊,就拼湊出了一個天文愛好者長達40年的寂寞和堅持……

1916年,照片中的Hisako Koyama出生於日本東京。

 

一天夜晚,Koyama無意間抬頭,一顆流星正好劃過天空。

流星轉瞬而逝,但它激起的Koyama內心的渴望與追求卻從此經久不衰……

在父親的大力支持下,Koyama很快就培養起了對天文的興趣,這在當時是一種非常罕見的愛好,但Koyama義無反顧……

1944年,Koyama第一次拿起望遠鏡對準太陽。

為了能夠安全的觀察太陽,她將望遠鏡放在了窗戶之前,讓望遠鏡把太陽的圖像投影到望遠鏡後面的一張紙上來觀看。

經過長達一個月的調試和觀察,她看到了這個明亮星球上的從未見過的一切……

那些奇怪的線條,從未見過的斑點,球體的輪廓剪影,這一切一切都讓她無比著迷……

沒有任何人指導,從那一天起,Koyama開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太陽黑子觀察……

 

很快,她就繪製出了屬於自己的「太陽黑子」草圖,並把它交給了當時日本東方天文協會會長Issei Yamamoto看。

Yamamoto看後十分感動,他大力鼓勵她繼續觀察太陽,並在1945年把她招入麾下,讓她成為一名博物館觀察員,於是Koyama選擇定居在了東京科學博物館(現在的自然科學博物館),開始了盡其一生的太陽黑子觀察之旅……

每天,Koyama都會坐在她的天文台上,透過20釐米口徑的天文望遠鏡觀察著太陽黑子。

太陽黑子,是出現在太陽表面的臨時性黑點,由於強烈的磁場活動而產生。

當較多太陽黑子出現的時候,就說明太陽發生了較為強烈的太陽活動,這很可能會干擾地球上的雷達和無線電通信,對地球產生重大影響。

因此許多科學家都都在追蹤記錄太陽黑子,但是,沒有人比Koyama更有耐心……

 

在接近40年的歲月裡,她一直都堅持觀察,無論是酷暑還是嚴冬,無論生活中發生大大小小的事情,只要沒有遮擋視線的雲彩,從未缺席過……

一邊觀察,Koyama還會一邊用手繪記錄太陽黑子的變化。

有的時候手繪工程量太大,讓她精疲力盡,但是她都咬著牙堅持完成。

 

嚴謹而專注是她的性格,所以手繪出的作品既優雅又精確。

「太陽黑子的核心非常黑,周圍用淺色的筆墨勾勒出了半暗帶。她總是會把這些細節描繪的精緻又清晰。」

Knipp激動的描述著Koyama生前的作品。

 

最重要的是,Koyama的繪製非常可靠,這麼多年來,她一直堅持用同樣的標準,在地球上同一個地點,甚至大多數時候用同一台望遠鏡來進行觀察。

她的紀錄清晰而完全,甚至可以完整的展示出太陽黑子蝴蝶狀的週期變化。

太陽黑子的週期是11年,她的記錄裡,就有3個半「蝴蝶」。

 

在1947年,她繪製出了20世紀最大的太陽黑子,在1967年,她在勾勒太陽黑子的同時又描繪出了白光般的太陽耀斑,這些在天文界引起轟動的事情,都被她的平靜又孤單的筆墨下記錄在案……

沒有人強求,沒有人逼迫,沒有人分享,甚至沒有人欣賞,但是Koyama就是倔強的,寂寞的觀察著,記錄著……

每一天,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都會看到這個小小的女生,安靜的坐在那裡,寫寫畫畫。

就這樣,一幅,一百幅,一千幅,一萬幅……

從1947年到1984年,將近40年,Koyama雷打不動的觀察著太陽黑子,以超出常人的毅力製作出了10000多幅太陽黑子變化的手繪作品。

每一個觀察可能很簡單,每一幅作品可能稍花時間就能完成,但是當一萬多幅圖畫彙集在一起,就成了無與倫比的寶藏。

1985年,在同事們的鼓勵下,Koyama把自己這麼多年來的手繪圖畫彙集在一起,出版了一本叫做《太陽黑子觀測》的書籍。

只是,在當時,這本書並沒有引起什麼討論,不過Koyama並不在意。

此時的她已經69歲,在博物館待了半輩子,觀察了太陽黑子半輩子,她的性格早已被磨練的無比溫和。

而且,她並不想成為什麼著名的科學家,她只是想認真做好每天的工作。

而正是這種態度,讓她做到了「極致」,做到了「非凡」。

退休後的Koyama無法允許自己離開博物館,在接下來的10年裡,她一直往來於博物館和家,做做博物館志願講解員,舉辦業餘的天文活動,指導一下新出現的天文學家,在家寫寫文章,雖然在天文圈子裡,她只是一個小人物,但這是她深愛的事業,無論多老她都會一直堅持奉獻自己對天文的熱愛……

到了1997年,Koyama安然去世,她這一生,沒有高等學位,沒有做出推動天文理論的工作,所以一直都只被人當作是小小的天文愛好者,一個業餘的天文觀察員。

只有那些目睹過她記錄的人,知道她的艱辛與努力……

2001年,她曾經工作的博物館將她的所有作品數位化放在了網上。

一支致力於重建太陽黑子記錄的科學小組在看到她的作品後非常吃驚,什麼?這竟然是一個人的作品?

而且在這麼漫長的時間裡,做出了這麼高品質的精准記錄?

他們認真的將她的手繪作為項目「主要支幹」進行研究,而也就是他們中的一個科研人員,做出了那個讓Knipp產生興趣的PTT,從而才讓Knipp開始研究這個不為人知的「隱藏人物」,並將她多年來的成就公佈於世人面前……

現在,在Koyama逝去20年之後,Koyama長達40多年來的努力終於被天文界廣泛認可,她的名字出現在「歷史上最偉大的太陽黑子觀察者」名單裡,與伽利略,海因利希·史瓦貝一樣的巨人並肩……

對於這個結果,Koyama想來會高興但並不會得意,因為她曾說,「我只是無法停止觀察罷了,沒有人知道自然什麼時候會展示出它的特別。」

一直以來,無論是否有功名,她都是一個偉大的的觀察者與奉獻者。

用40年的孤獨歲月,觀察、繪製太陽黑子變化圖,從一個天文界的小人物,到成為最偉大的觀察者之一,Hisako Koyama用極致的熱愛,書寫了屬於自己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