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後天的學習,可以讓每個人的人生走往不同的方向,因此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約翰·華生(John Watson)曾說過這麼一句話「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把他們帶到我獨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證,在其中隨機選出一個,訓練成為我所選定的任何類型的人物 – 醫生、律師、藝術家、巨商人,或者乞丐、竊賊,不用考慮他的天賦、傾向、能力,祖先的職業與種族。」

 

由於認定後天影響比先天影響來得重要,因此華生一直認為人的所有行為和個性都是透過後天學習得來,並堅持要靠脫離感情的客觀教育才能教出成功的孩子,因此華生曾做了一個有名卻同時具有爭議的實驗,那就是「小艾伯特實驗」(Little Albert Experiment),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實驗為什麼會引起這麼多討論和爭議吧!

 

1920年,華生和助手莎莉從一所醫院挑選了9個月大的嬰兒艾伯特,在實驗開始之前,小艾伯特接受了一系列基礎情感的測驗,讓他短暫的觸碰如小白鼠、兔子、狗、孩子、面具、棉絮、焚燒的報紙等東西,結果發現,小艾伯特在看到或碰觸這些東西時完全不會感覺恐懼。

 

2個月後,小艾伯特11個月大,華生又讓他碰觸小白鼠,想當然耳小艾伯特仍然不感覺可怕,但當小艾伯特在撫摸小白鼠時,華生和莎莉就在小艾伯特的身後用鐵錘敲擊懸掛的鐵棒,製造出刺耳的聲音。

聽到這麼恐怕的聲音,小艾伯特第一個反應就是大哭,並感覺恐懼,後來這個過程重複了好多次後,當華生把小白鼠、兔子等東西放在小艾伯特面前時,就算沒有聲音的刺激,小艾伯特仍感覺恐懼和痛苦,且哭著想要離開房間,小艾伯特的恐懼就這樣被製造出來。

 

但華生沒有因此滿足,他想知道當小艾伯特看到其他類似小白鼠的東西時,會不會聯想到恐懼,於是他又抓了隻白兔在小艾伯特面前,果然小艾伯特看到白色且毛絨絨的兔子時就想到小白鼠,立刻害怕的大哭出聲,接著華生又陸續放了許多可以讓小艾伯特聯想到恐懼的東西,可憐的小艾伯特根本沒地方躲,只能一次又一次得哭到快暈厥,卻沒有人可以拯救他。

 

最後,華生戴上大白鬍子的聖誕老人面具,湊到小艾伯特面前,而小艾伯特也如華生所預料的開始嚎啕大哭,讓華生滿足的寫下實驗心得「現在,他連聖誕老人都害怕了。」終於華生的實驗成功,而小艾伯特的惡夢也終於結束了,但因為這個實驗實在太殘忍且有爭議,被認為違反了「學術道德」,因此1970年代,美國心理協會頒布一到道德法令,以避免「小艾伯特實驗」再次重演。

 

而後來的華生成為有名的心理學家,後期甚至轉向業,用心理學的專長製作了許多,為自己賺進大把財富,至於小艾伯特在結束實驗後又過著什麼樣的人生呢?據悉小艾伯特在6歲時就因為腦水腫過世,雖然無法得知這個實驗對小艾伯特的發育有沒有影響,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個實驗肯定會對小艾伯特造成無法抹滅的心理陰影。

 

此後,華生繼續研究其他實驗,成為有名的心理學家,撰寫兒童教育等心理學讀物,還進入了業,賺盡了財富。但那個被他強行植入恐懼的小艾伯特,卻在6歲的時候因腦水腫早早離世了。雖然小艾伯特的死跟華生的實驗沒有直接關係,不過可以確信的是,這個實驗已經對孩子落下了無法抹去的陰影。

VIA

這樣的實驗真的很過份啊!雖然小艾伯特因為早逝關係,無法準確知道實驗對他帶來什麼影響,但可以想像對當時年紀還小的他,肯定會是個無法抹滅的心理陰影啊!分享出去,讓大家看看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