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堅守,一種精神,一個傳奇。

矽谷最厲害的中餐

那是一個週末,賈伯斯加了一夜班,又開了一上午電話會。

 

「要吃頓好的。」他圍上圍巾走出公司。

陽光擠過矽谷密匝的大樓,灑下的都是金子。

 

賈伯斯輕車熟路地走到一家餐館前,只要一有空,他就會來這打牙祭。彼時他還不是風靡全球的蘋果教父,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苦逼創業小青年。

 

中式亭子狀紅色門頭,高掛的五個大紅燈籠,意料之中,人滿為患。

惜時如金的賈伯斯,為這頓飯足足等了45分鐘。

 

6年後,賈伯斯身價爆漲,登上《時代周刊》封面,餐館老闆只覺得這人眼熟。

再來還是要排隊的:「不管是誰,大家都一樣。」

 

老闆叫朱鎮中,73歲。

在互聯網創業者的聖地矽谷,經營著這家與互聯網金融,完全不搭嘎的中餐館——喜福居。

 

美國媒體票選矽谷16個著名景點,喜福居和谷歌、臉書、史丹佛大學等一道上榜。

 

在這兒吃飯,碰到任何人,都不會覺得奇怪。

 

英特爾前總裁貝瑞特,有自己的固定位子:「我太經常去了,每一頓都很棒!」

 

Facebook創始人馬克·祖克柏,常穿著標誌性的灰色T恤,挽著妻子普莉希拉·陳,來這裡享受二人世界。

 

雅虎創始人楊致遠,不僅愛去吃,還會請老朱去他家裡,操辦重要宴會。

 

網球巨星小威廉絲,在推特對她的三百萬粉絲,力荐這家餐館:「這家館子好吃瘋了!感謝你大廚!」

 

而餐館的招牌北京烤鴨,則是美國前國務卿喬治·普拉特·舒茲,最迷戀的中國美味。

 

朱鎮中生於中國,在台灣長大,對美食的記憶,就來自家附近的菜市場:「別的小孩都去遊樂場,我喜歡逛菜市場,新鮮蔬果和街邊小食總是讓我著迷。」

 

1963年,老朱20歲。

他隨家人移民美國,輾轉加州、舊金山···

離家越來越遠、越來越久,記憶裡的中國味,反而越來越清晰。

 

那一年,《我有一個夢想》,從東海岸的華盛頓頻頻傳出。

朱鎮中也有一個夢想:他想開一家中國快餐店,讓美國人愛上中國味道。

 

一開始,美國人並不買帳,甚至對中國餐飲心存偏見。

開張大半年,都沒怎麼生意。

 

窩在後廚的老朱,不想坐以待斃,他開始走出來向顧客取經,慢慢總結出三大原因:菜色單一、沒有座位、無法聚餐,最重要的要保證食品安全。

 

痛定思痛。老朱新添了30把椅子,把快餐廳改成餐廳,在原有12道菜品的基礎上,新增了麻婆豆腐、乾燒明蝦、蔥爆牛肉等特色菜品。並把中國人最易忽視的食品安全放到首位。

 

1972年,尼克森訪華,北京烤鴨征服了這位,剛學會用筷子的美國時任總統。

 

朱鎮中趁著中美建交,多次往返中國取經:「一刻不停地吃和學」,做最地道的中國味。

 

烤鴨容易學,做好吃卻深考功夫。

老朱轉遍北京大大小小烤鴨店學藝,從鴨子的選購到配料的調製,每一步都不敢馬虎。

 

火候的拿捏,則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這是老朱20多年磨礪,深入肌理的記憶。

 

「鴨子的脂肪都剔掉了,你看它的皮,香脆,再看它的肉,鮮嫩。」

 

這隻讓美國人豎起大拇指的鴨子,很快「飛」到了美國前國務卿舒茲的耳朵裡,他經常跑來吃:就好一這口。

他還邀請老朱去白宮做客,向到訪的法國前總統席哈克介紹:這是「美國最好的中餐廚師」。

 

老朱的中餐館,四十多年如一日。

除了對食物的精益求精,還有自己的獨家秘笈。

 

他能一口叫出客人的名字,隨口就能說出客人常點的菜,他對每一位客人都鞠躬微笑,不論你是總統大佬,還是街頭流浪漢。

 

老朱說:這是中國人最講究的人情味。

 

「這片土地給了創業者成功的機會,前提是你得足夠努力。」

在「不努力就會死」的矽谷,老朱把每一天都當成開業第一天,終於收穫了「美國胃」的認可。

 

每天上午11點半,73歲的朱鎮中,一身熨燙整齊的白色主廚裝,準時站在餐館門廊迎客。

 

不一會兒,掛著紅燈籠和山水畫的餐廳裡,英語、法語、西班牙語此起彼伏,服務員切換著各種語言,忙碌地接聽外賣電話。

 

每天,這裡要為1300多位客人,提供200公斤雞肉、45公斤牛肉、45公斤蝦、100隻手撕雞,和近1000個鍋貼。

 

73歲的老朱,激情不減,常跑去開放式廚房幫忙:他一邊把紅燒肉澆頭碼在拉麵上,一邊與進出的客人高聲打招呼。

一碗麵的製作過程,也會引來食客圍觀。

 

旁邊的小桌上,西裝革履的科技大佬,一邊享受美食,一邊在互聯網之巔規劃世界未來。

 

在朱鎮中的印象裡,矽谷有90%的CEO,都來喜福居品嚐過中國味道。

 

小小的喜福居,成了矽谷創業者的大食堂:「他能和每個人打成一片,他永遠不知疲憊,和矽谷的創業精神完全合拍。」

矽谷趨勢觀察家保羅·薩福曾說:「沒有哪家餐館像喜福居這樣長壽,無論從菜品質量上,還是在矽谷大佬們當中的受歡迎程度時,它都幾十年如一日的保持著旺盛生命力。」

 

美國媒體評價,所有懷疑靠個人努力就能實現夢想的人,都應該來和喜福居老闆朱鎮中聊聊。

下午2點半,朱鎮中終於得空坐下來,扒一口午飯。

 

可他依舊閒不住:問問客人今天菜的味道,用流利的英文向客人們介紹,中國美食的淵源典故···一時講得興起,飯都忘了吃。

 

「不僅讓外國人愛上中國菜,更想讓他們了解中國,愛上中國。」

 

而美國人對華人的態度,正悄悄發生改變。

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出現在矽谷,越來越多的「中國頭腦」,改變著矽谷。

老朱喜歡看到這些華人面孔。他希望自己的一盤宮保雞丁,一碗酸辣湯,能夠在冰冷的矽谷,溫暖他們挑剔的「中國胃」,安撫他們難解的思鄉情。

 

除了經營餐館,老朱還出版了三本菜譜,開辦了自己的烹飪課程。

他騰出一個小房間做教室,每週六花3小時,現場教學4道中國菜。

「哪怕學會幾句中文,都讓美國人很新鮮」。

他還定期溜到亞洲各地,探索新的烹飪秘訣。

很多人勸老朱:「您錢也賺夠了該退休了」。

老朱擺擺手:這不是錢的事。

「我為我這攤子事業自豪,廚房裡也能創造歷史,世界正在轉動,世界正在改變。這根本停不下來。 」

 

這裡是加速的矽谷。長約48公里的狹長谷地,有美國1%的人口,卻創造著美國5%的GDP。

這裡從來不缺瘋子,更不缺投機取巧的人。

但只有秉持一份初心,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才能創造真正的傳奇。

每天都有奇蹟發生,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