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東方之珠」之稱的香港,全境由香港島、九龍、新界等3個區域組成,過去的香港只是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但1842年清朝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將香港割讓和租借給英國,英國人看中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是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因此積極經營香港,短短時間香港就成了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

 

在太平洋戰爭時期,香港曾有近四年的時間被日本占領,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英國才恢復了對香港的主權,這時的香港在英國殖民地和環境的保護下,免於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在這段期間又有許多中國難民逃至香港,使得該地人口迅速增長,加上資金和技術充足,香港逐漸發展成亞太地方重要的城市,與台灣、南韓、新加坡並列為「亞洲四小龍」!

 

如今繁華且熱鬧的香港是重要的金融、服務及航運中心,也有「亞洲國際都會」的美譽,但在五光十色的璀璨外表下,香港人的生活卻是相當矛盾。

據統計,香港的貧富懸殊列居亞洲之冠,這使得在香港生活的低層人員可說是苦不堪言,且因為可使用的土地有限,人口卻逐年上升,這使得香港的地價和房租也相當驚人,因而延伸出許多讓人難以想像的居住環境。

 

如在香港就出現了籠屋、間板房、劏房和棺材房等居住環境,這些房間由於空間狹小關係,因此租金相對便宜,對社會的低層人員來說住在這的經濟負擔相對輕鬆,然而這樣的居住環境卻讓人看了不僅搖頭,尤其是棺材房的空間不超過20平方呎(約1.8平方米),居住者只能躺臥在居所之內,沒有空間站立甚至坐下,讓聯合國忍不住直言:「這樣的居住環境是對人類尊嚴的一種汙辱!」

 

雖然居住環境不佳,但對那些低收入的人群來說,這裡卻是他們能遮風避雨的地方,在整個香港,大約有20萬人居住在8萬8千個這種狹小的空間內,生活起居就在這裡完成。

 

很多這種空間甚至都是金屬,加上香港悶熱的天氣,這種空間更讓人覺得壓迫,房間裡面能擺有上電視,算是很奢侈的事情,電視也是他們平常打發時間的方式。

 

看到他們身邊所塞的物品,也就是他們的所有財產,視為珍寶,很多房間因為空間不足,所以廁所,廚房和洗衣機都只能共存,環境也是髒亂差。

 

這樣的房間不光很多打拚的年輕人住,很多老人也選擇住在這樣,似乎想安度晚年。

 

拍攝了一系列「棺材房」的攝影師也直言,自己在拍完照片後,忍不住落淚了,他希望藉由這些照片能讓更多人重視香港炫目霓虹燈下那些黑暗、讓人心碎的現實面。

VIA

香港的房價真的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啊,好難相信住在這麼拮据環境的感覺,突然覺得在台灣還能有個小套房居住的小編,其實也算是幸福啊...分享出去,讓大家看看這篇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