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嬰
傳說中怪獸名。能噴水吐火,堯時出,作害人間,被羿射殺於北狄凶水之中。其說始見於漢。
《淮南子·本徑訓》高誘註:「九嬰,水火之怪,為人害……北狄之地有凶水。」

角端
傳說中祥瑞之獸名。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日行一萬八千里,通曉四方語言。其說始見於漢。
《宋書·符瑞志下》:「角端者,日行萬八千里,又曉四夷之語,明君聖主在位,明達方外幽遠之事,則奉書而至。」

燭龍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獸。又名燭陰,也寫作逴龍。人面龍身,口中銜燭,在西北無日之處照明於幽陰。傳說他威力極大,睜眼時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閉眼時天昏地暗,即是黑夜。今文化史家認為,燭龍為北方龍圖騰族的神話,其本來面目應是男根,由男性生殖器蛻變而來。其產生晚於女陰崇拜時代。
《山海經.大荒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又《海外經》:「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眠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晵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參閱龔維英《原始崇拜綱要》。
《楚辭.天問》:「西北辟啟,何氣通焉?日安不到,燭龍何照?」又《大招》:「北有寒山,逴龍赦只。」
燭龍在雁門北,蔽於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淮南子·地形訓》)
天不足西北,無有陰陽消息,故有龍銜火精以照天門中。(郭璞注《大荒北經》燭龍引《詩含神霧》①)
《萬形經》曰:太陽順四方之氣。古聖曰:燭龍行東時肅清,行西時 ,行南時大 ,行北時嚴殺。(《易緯乾坤鑿度·卷上》)
《海外經》:「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眠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晵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諸說大同小異,顯系本自《海外經》和《大荒經》。

土螻
字面意思常被誤認為一種蟲子,其實它是一種凶獸,形狀似山羊,四角,能吃人。
《山海經》:「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螻,是食人。」

諦聽
諦聽是地藏菩薩經案下伏著的通靈神獸。具有保護主人、驅邪避惡、明辨是非之神威;兼備通曉天地、廣開財路、濟運呈祥之靈兆。民間慣稱其為「獨角獸」,又叫「地聽」、「善聽」。顧名思義,真理即聽。《西遊記》中有述說諦聽辨別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佛門傳言和民間演繹已逐步使諦聽成為一個圖騰和聖物,中華大吉祥物。留世諦聽僅存於九華山,屬國家重點文物,為九華山鎮山之寶。世人珍之為「鎮宅之寶」、「廟堂之尊」、「天地精靈」和「萬獸征物」,廣泛納為收藏。

白矖
傳說盤古開天闢地之後,女媧非常孤獨,於是用泥造人,同時也造了和自己同為蛇神的寵物。一為白矖(xǐ ),為雌;一為螣蛇,為雄。
女媧補天因所采五色石不夠用,於是以身補天,白矖和螣蛇亦追隨以身補天。
有傳言,白素貞乃白矖與螣蛇之女。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6nm8qzm.html
也慢慢的型態越來越類似宗教方面會看到的神獸
我想是時代越來越近 型態也越來越接近我們認知
的那個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