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特有種有袋動物「Kalutas」,近日獲西澳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的研究團隊證實,雄性Kalutas在繁殖期,為了提高後代存活率會不斷交配、製造更高質量的精子以贏過對手,導致在繁殖期過後,會精盡慘死。

據澳洲《abc新聞網》報導,在西澳大學攻讀生物科學博士學位的海耶斯(Genevieve Hayes),針對澳洲特有種有袋類動物「Kalutas」的極端繁殖行為進行研究。 Kalutas大多生活於乾旱的澳洲西部皮爾布拉(Pilbara)地區,較不為人知,體型和老鼠差不多大,體重約20-40克左右,毛色偏紅棕,模樣呆萌可愛,但在繁殖季過後,便很少人能看見Kalutas的雄性個體。
狂啪14小時!專家認證牠們交配太頻繁 繁殖季後全部「精盡慘死」

▲▼被人類揪住後頸的Kalutas很生氣,但樣子仍十分可愛。(圖/翻攝自YouTube/wazoologist)
狂啪14小時!專家認證牠們交配太頻繁 繁殖季後全部「精盡慘死」
海耶斯表示,團隊發現在繁殖季前能大量捕獲Kalutas雄性蹤跡,但交配結束後卻幾乎找尋不到,是源於該物種的極端交配習性,因為雌性Kalutas會和多隻雄性交配,一窩8隻幼獸便可能有來自多達3個父親的精子。[

為了讓自己能在繁衍後代的戰爭中獲勝,雄Kalutas會使出渾身解數,不斷交配,最長可達14小時,盡量產出品質更好、量更多的精子,好贏過其他對手,也因此雄Kalutas有著和體型不成比例的巨大睪丸,而這對於生存來說相當致命,以至於每每9月繁殖季過後,到11月產下寶寶的2個月間,便有大票雄性會精盡慘死。

海耶斯說,這種肉食性小型有袋動物的壽命不超過一年,等寶寶們在隔年2-3月長大後,又會重新進入成長、繁衍,直到死亡的宿命,而「交配同步死亡」的生物繁衍策略也相當罕見,團隊也能發現這種習性在Kalutas族群中至少進化、演變過2次,雖然極端,但顯然對延續Kalutas群體有正面作用。

海耶斯表示,團隊發現在繁殖季前能大量捕獲Kalutas雄性蹤跡,但交配結束後卻幾乎找尋不到,是源於該物種的極端交配習性,因為雌性Kalutas會和多隻雄性交配,一窩8隻幼獸便可能有來自多達3個父親的精子。

為了讓自己能在繁衍後代的戰爭中獲勝,雄Kalutas會使出渾身解數,不斷交配,最長可達14小時,盡量產出品質更好、量更多的精子,好贏過其他對手,也因此雄Kalutas有著和體型不成比例的巨大睪丸,而這對於生存來說相當致命,以至於每每9月繁殖季過後,到11月產下寶寶的2個月間,便有大票雄性會精盡慘死。

海耶斯說,這種肉食性小型有袋動物的壽命不超過一年,等寶寶們在隔年2-3月長大後,又會重新進入成長、繁衍,直到死亡的宿命,而「交配同步死亡」的生物繁衍策略也相當罕見,團隊也能發現這種習性在Kalutas族群中至少進化、演變過2次,雖然極端,但顯然對延續Kalutas群體有正面作用。